元杂剧

元杂剧的意思、元杂剧怎么读
拼音:[yuán zá jù]

元杂剧 基本解释

1.又称元曲。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亦有另加"楔子"者。

元杂剧 详细解释

我国最早的一种戏曲。盛行于元代,最初为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以唱曲为主,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剧本体裁通常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因主唱者不同,可分为末本、旦本两种。
也称为「北曲」、「元曲」。

网络解释

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元杂剧造句

  • 1、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中重要的一类,马致远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 2、由县文体局组织人员对元杂剧《墙头马上》进行恢复排演,保护国家文化遗产。
  • 3、中国戏剧从宋元南戏、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经历诸多变化。
  • 4、前言部分简要介绍元杂剧是一种叙事性与抒情性兼具的文学艺术。
  • 5、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中重要的一类。

相关词语

元组词 美元 单元 元素 欧元 元气 日元 一元 元宝

杂组词 杂志 复杂 杂交 己亥杂诗 四时田园杂兴 大杂烩 杂音 杂粮

剧组词 电视剧 剧情 剧场 剧本 喜剧 京剧 广播剧 连续剧

其他相关

字母Y开头的词语yuanzaju


上一篇:慧日
下一篇:文穷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