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 基本解释
①一国或一个朝代的历史。
②古代的史官。
国史 详细解释
一国或一朝代的历史。
《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命司徒崔浩,博采旧闻,缀述 国史。」
掌记国史的史官。
《诗经.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网络解释
国史
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版点校本,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但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学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憾。2005年,中华书局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准备工作。今年7月11日,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
国史造句
- 1、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 2、南北朝时,开始出现修史局和公卿宰相监修国史的情况。
- 3、元立翰林国史院,其职责变为以修撰国史为主。
- 4、兄弟姐妹。这是一场国难,是国家的不幸。举国上下全力以赴,想把你们每一个一息尚存的亲人从废墟中抱出,我们捐款捐物,要让你们的亲人身体得到疗救,家园得以重建。现在我们更加知道,一个国家的主体,是她的国民,我们爱这个国家,就是爱和你们一样的每一个国民。今天,整个国家为你们哀悼,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是一个国家对亡灵的最高祭奠,对生命的最高尊重,对灾难的最大铭记,对人性的最强坚守。我们相信,从此,我们的国民更懂得守望相助,我们对国家的爱更加具体而实在。
- 5、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去看传统中国史学的贯通性思考,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恰适的视角。
- 6、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
- 7、新生活运动历时15年,是中华民国史上的一件大事。
- 8、当时的监修国史令狐德棻门第观念、世族思想很深。
- 9、古代凡修国史、实录、会要等均随时设置编修官。
- 10、今民史亡佚,国史亦残缺不完。
相关词语
国组词 中国 国家 国产 全国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美国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