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基本解释
孟子(约前372-前289) :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邹(今属山东)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把治学和认识归结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养问题。他的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著作有《孟子》。
孟子 详细解释
战国时孟轲。参见「孟轲」条。书名。孟轲撰,由弟子辑录而成,七篇,十四卷。有汉赵岐注、宋孙奭疏、朱熹集注,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网络解释
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造句
- 1、孔子与孟子齐名,同为我国儒家的代表人物。
- 2、孟子把商纣王称做独夫民贼。
- 3、孟子说,不违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 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 5、成语“间于齐楚”出自《孟子》。
- 6、亚圣孟子被尊之为“圣之时者”。
- 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8、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
- 9、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的第一位文人。
- 10、孟子:“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相关词语
孟组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津 孟浩然 孟加拉国 孟郊 孟买 孟母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