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的意思、杜甫怎么读
拼音:[dù fǔ]

杜甫 基本解释

杜甫(712-770) :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早年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多年。安史之乱中逃离长安,寓居成都,建草堂。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诗作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高》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杜甫 详细解释

人名。(西元712~770)​字子美,号少陵,有「诗圣」之称。唐代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官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故也称为「杜工部」。甫博极群书,善为诗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中年后过著坎坷流离的生活,他的诗博大雄浑,千态万状,不仅慨叹自己遭时不遇,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乱形态。故有「诗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
也称为「杜陵布衣」、「老杜」。

网络解释

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造句

  • 1、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 2、正因为杜诗中的一字一句,都是杜甫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以感人肺腑。
  • 3、杜甫虽有八斗之才,但在那个时代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
  • 4、杜甫的诗歌,真可谓一字千金。
  • 5、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作,不只是作者悲天悯人情感的宣泄,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6、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许多诗篇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7、杜甫在成都住的是茅屋。
  • 8、李白和杜甫在唐代诗坛上享有盛名。
  • 9、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史上两位超群绝伦的诗人。
  • 10、在唐代诗坛上,李白和杜甫齐名,号称“李杜”。

相关词语

杜组词 杜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仲 杜鹃花 杜牧 杜康 杜绝

甫组词 皇甫 杜甫草堂 李林甫 王实甫 梁甫吟 贝奥武甫 甫田

其他相关

字母D开头的词语dufu


上一篇:血晕妆
下一篇:幽贱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