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 基本解释
1.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秦及汉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
相国 详细解释
职官名。秦汉等朝所置的宰相职位。后沿为宰相的通称。
也称为「相君」、「相室」。
网络解释
相国 (中国古代官职)
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国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吕不韦被免职后,嬴政认为相国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国职务。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国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汉朝第1个相国是韩信,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但相国与“丞相”一职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史记》中也记载了汉相国和汉丞相是同时并存的职务,而且汉相国地位高于汉丞相。此外,汉初的各个诸侯国也都同时设有相国和丞相职务,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国温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国在同一时间只能有1个。丞相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例如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这2人在同一时间为丞相。
相国 (词语)
相国,汉语拼音xiàng guó,是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相国造句
- 1、闰月庚辰,康居、大宛献名马,归于相国府,以显怀万国致远之勋。
- 2、此次战争他功不可没,因此被封为相国。
- 3、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
- 4、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非常器重他。
- 5、所以我不接受郑相国的捐赠,让天下知道我与他没有任何瓜葛。
- 6、董卓被封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势震天。
- 7、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 8、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 9、楼内,悬挂着一座乾隆时铸造的铜钟,重达万余斤,名曰“相国霜钟”,为“开封八景”之一。
- 10、相国之专,予所知也。主公犹执硁硁之信,隐忍不言。
相关词语
国组词 中国 国家 国产 全国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美国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