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 基本解释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胡笳 详细解释
乐器名。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是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因最初为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故称为「胡笳」。
网络解释
胡笳 (乐器)
胡笳(Hú Jiā)是蒙古族边棱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该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
胡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乐队伴奏,是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
胡笳造句
- 1、蔡字端妍婉丽,顾盼生姿,被黄庭坚评为“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
- 2、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 3、蔡琰不愧是才女,创造出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而且今天她弹奏李忠敢肯定一定是她自己创造的。
- 4、比如胡笳十八拍、胡旋舞、阳关三叠,今人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5、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6、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 7、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 8、唐人曾以此为题,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诉,欲歌欲哭,一种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于曲调之间。
- 9、胡笳悲歌,弹奏着千年的悲音。
- 10、大胡笳十八拍,号沈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