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的意思、范仲淹怎么读
拼音:[fàn zhòng yān]

范仲淹 基本解释

范仲淹(989-1052)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刻苦学习。仁宗时任西溪盐官,修建捍海堰,世称范公堤。1040年任陕州经略副使,防御西夏进攻。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后遭保守派反对,被罢去执政。工诗文,晚年作品《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著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详细解释

人名。(西元 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吴县人,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卒谥文正。

网络解释

范仲淹 (北宋名臣)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概述图范仲淹像来源:清殿藏本)

范仲淹造句

  • 1、这一切,既奠定了范仲淹垂拱而治、百业俱兴的太平局面,又促进了他“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与升华。
  • 2、范仲淹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
  • 3、一文不名的范仲淹终于考中了进士。
  • 4、邹平县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长地。
  • 5、何哉引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关词语

范组词 范文 范围 规范 师范 范本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示范

仲组词 仲裁 仲夏 杜仲 仲夏夜之梦 张仲景 管仲 董仲舒

淹组词 淹没 江淹 淹溺 淹息 江淹才尽 淹系 淹弘

其他相关

字母F开头的词语fanzhongyan


上一篇:宿儒
下一篇:巢父

相关汉字解释: